眼看环保政策就要改变目前供过于求的产业现况,生意的版图也会随之转移,于是印刷企业开始着急建立更有效率的生意管理系统去应付新的形势,智能工厂或是印刷企业的一个目标。
印刷企业的如意算盘
如今,印刷企业承受的压力大多因为供过于求,而不同规模的印刷企业感受的压力不同。虽然全国印刷总产值非常高,但是超过一半的份额都集中在仅占企业数量3%、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手中。所以,中小规模印刷企业苦于大订单轮不到,小订单却竞争者众的窘迫。
实则,供过于求的压力由来已久,许多同行见面都在诉苦,似乎印刷市场萎缩已经成为企业生意无法起色的最好借口。然而根据统计数据,国内印刷总产值并没有缩小,且有些印刷企业还在扩充设备。问问、之类的印刷机供应商,其最近销售的印刷机是否多为全自动的“智能”新机种?问问小羚羊之类的全流程erp供应商,其客户导入erp时,是否都同时安装了c2m智能流程?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印刷市场萎缩,这些投资新技术的印刷企业究竟打的是什么样的算盘?
供过于求是存在久矣的问题,并不是依靠个别企业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而关心趋势的同行都知道,接下来最为影响整个产业的将是环保政策引起的产业地震。
最近,政府将环保检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作为全国性的政策执行。印刷企业若要通过环保检查,势必得投资无关生意效益的环保设施,这个压力要远远大于供过于求带来的压力,没有生意还要花钱,这对许多中小印刷企业而言必然是无法承受的沉重。因此笔者判断,来自于环保的巨大压力将会把相当比例的企业推下印刷这方舞台。那么,原来在这些印刷企业生产的订单就会游离出来,如果比例够大的话,环保政策就会成为印刷产业地震的震央,很可能将长久以来的供过于求这个难题都会震碎。供过于求一旦消失,生意的版图势必要重新排列,如果一家印刷企业要聘请更多的员工才能完成多出来的订单,那么其可能应付未来的变化吗?这就是现时那些印刷企业投资“智能”软硬件的如意算盘。
智能工厂的定义
谈及“人工智能”,马云说他比较喜欢“机器智能”这样的说法,不是要将机器变成人模人样,而是只要机器做得比人有效率,就应该让机器去做。确实如此,阿法狗不是为了打败人类高手而设立的,而是谷歌为了实施并改善机器学习技术的专案,结果证实了只要是有规律有规则,机器花24小时学习即可胜过一个围棋天才寒窗十年。规则复杂如围棋,每下一步棋可能引起的变化无可计数,机器都能做得比人好,那么,或生产工序的复杂度比围棋如何,“机器智能”在印刷业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们来想象一下,印刷机自动上下版或放墨;订单管理系统把客户对于印刷品的需求,转换成印刷工序的规格,再换成价格;erp管理系统把纸质施工单转换成胶装或是骑马订的拼大版指令,指挥电脑依据指令去制版……这些原来由资深业务员或车间师傅干的活,是不是有规律可循?让机器来帮忙会不会比人做得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定义“智能工厂”了——可以让机器处理的,尽量让机器去处理,可以让电脑管理的,多让电脑来管理。
2000年以来的印刷技术数字化,多是利用电脑去解决重复的工序,但至于判断哪一数字化工序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得依赖人来决定,一旦订单增加,人不得不跟着增加。如今,印刷数字化已经有20年了,判断“订单需求”和“印刷规格”的规则,不至于太复杂到电脑无法处理。如果可以教电脑来判断该用哪一项工序,让电脑下命令指挥自动化工序执行,这样是不是就是“智能”了?今天,erp已经可以利用订单信息指挥生产,做到了施工单“无纸化”,且各个生产工序还不会混乱,而只是这样才可能一天处理上万笔订单。
除了生产以外,印刷企业还有许多部门处理各种工作,每日的工作清单或可来自于其他部门数据库的数字变化,智能erp连“传票”都一并无纸化了。例如:库房今天的工作,或者来自车间昨天入库的印刷品,或者来自采购部门昨天购买的新耗材,不需要传票库房管理员,相关人员一样可以从erp的工作清单中,看到自己该完成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传票无纸化,这表示所有部门的作业方式都有标准,员工不再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因为有了sop标准作业程序。
智能工厂不是无人工厂,也不是机器人在开印刷机,而是印刷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去驱动各部门的工作程序或是生产工序。许多人以为智能印刷厂是未来的事情,但今天许多印刷企业正在使用这样的管理系统处理每天的印刷生意,这算不算智能印厂呢?笔者认为,智能工厂和传统印刷厂不同的地方,在于订单进来了没有人知道,快递把印刷品送走了也没有人知道,只要电脑知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