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古籍藏量丰富,善本比例较高,包括唐代敦煌写经、宋元珍本、明清抄稿本等珍稀藏品,仅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就达503部。近年来,又有20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全国博物馆界名列前茅。随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推进,我们在整理馆藏古籍类文物时,发现山东博物馆古籍收藏还有一大特色,即彩色套印本古籍种类丰富。既有“闵凌刻”,又有饾版彩印本,还有清武英殿本,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套印技术发展的历史,每一部都有很强的代表性,极具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套印本古籍中,有一部四色套印本《陶渊明集》引人关注。此书为晋代陶潜撰,八卷并卷首一卷卷末一卷,一函四册,书高28.3厘米,宽17.8厘米,框高18厘米,宽14.6厘米。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无格栏。正文用墨印,边框、鱼尾蓝印,圈点朱印,双行小字校注、大字评点绿印。首冠陶渊明小像,书名页有“陶渊明集”四字,无刻书牌记等版本信息。此书原登记版本为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翰墨园活字四色套印本。古籍中的套印本已很珍贵,活字套印更加稀见,见于著录的仅十余种。为此我们特别重视此部藏书,多次查阅资料核实版本,发现此书确为四色套印,但并非广州翰墨园刊刻出版。广州翰墨园是清末著名的刻书坊,以刊刻出版套印本著称,曾出版著名的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翰墨园出版过两部套印本《陶渊明集》,一为光绪五年宋体字朱墨套印本,一为光绪六年写刻本三色套印,从未出版过四色套印本。这两部均不是活字本,且版面边框均为墨印,而山博藏本边框为蓝印。
那么这部古籍究竟是什么版本呢?鉴定四色套印很简单,一目了然。而判断是否为活字本,则需要掌握活字技术的相关知识。为此,笔者阅读了李致忠先生的《古书版本鉴定》,了解到了活字印刷的发展史、与雕版印刷的区别,并一一对照馆藏本。发现了馆藏本为活字本的几个证据:一是蓝色的边栏横线和竖线衔接处有缝隙,而雕版印刷的一页则由一整块木板雕成,不可能出现缝隙。二是通览整部书,无断版现象,而雕版印刷多选用较硬的木料,刷版时因湿度变化木板开裂,经常出现断版。三是相邻上下两字的笔画没有交叉,因为活字印刷是每字一刻,而后拣字排版而成。而雕版是将一页之内的文字写成书稿,粘在版上进行刊刻,上下字之间的撇、钩、竖、捺笔画常常交叉相互照应,给人以笔走龙蛇、首尾相连之感。
那这部木活字套印本《陶渊明集》出版于什么时代呢?《中国传统工艺全书》提到“清中期木活字印刷中还出现彩色套印本。”馆藏本当在清中期以后出版。而馆藏本正文之前有“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又可确定书出于清代乾隆以后。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提到了一部活字本《陶渊明集》“有蓝双边、蓝鱼尾,圈点小注朱色,评语绿色,正文墨色。活字本而有四色,殊为罕见。”“又《陶渊明集》四册,未详出版者与时、地。首冠《四库提要》,当为乾隆以后民间印本。四周双边与鱼尾均为蓝色,正文墨色,卷首总论等均朱色,‘。’‘、’亦朱色,评语大字与小注绿色,凡朱、墨、蓝、绿四色,用白纸印,灿然悦目。一般套印有多至五六色者,而在活字本中,此本当称‘白眉’。”张秀民先生提到的这部书的各种特征皆与馆藏本相同,应为同一版本。
活字套印本极为罕见,范景中先生在《清代活字套印本书录》一文中列举目前发现的仅有的十一种活字套印本,既有铜活字套印,也有木活字套印。其中也提到了《陶渊明集》,并通过纸张判断此书当在清道光以后。
当今天看到这百年前的美妙书籍时,我们不仅为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骄傲,还有责任保护和利用好它们,发扬光大,永远流传。